第72章(1 / 2)

72 布置

这一次大老爷格外雷厉风行,头天才透出安排三个少爷去山塘书院的意向,第二日就派了身边得用的牛总管,亲自将敏哥、达哥、弘哥送进了山塘书院里。

尽管书院招生也要经过考试,但有江南总督的名头压着,又是三个翰林家的少爷,山长也不是不能通融。

於是二太太只好抹着眼泪收拾包袱,把三个小少爷送进了书院。

大老爷还托人给二太太带话,「山长与我也是常来常往的,必定能把几个侄子照顾得妥妥当当的,请二太太不必太过挂念。书院里还有李家的几个孩子,也都是规规矩矩的读书人,等闲都很少出书院的,有他们在,必定能把三个侄子的学业提拔起来。」

这话的意思,二太太又怎么不明白?

这是让她无事不要派人去书院接儿子回家。

连江苏布政使李文清的儿子都是规规矩矩当个学生,区区一个翰林编修家的少爷,又怎么好玩特权?

大老爷真是不出手则已,一出手就是这样的高招,一丝人间烟火气都不带,春风拂面般,就叫二太太尝到了他的厉害。

七娘子私底下就和白露嘀咕,「父亲若是早些出手,说不定二婶也就熄了这不该有的心思了。」

虽然在杨家也不是没有要好的姐妹,但对五娘子和六娘子,七娘子总不好掏心掏肺。

人家又不是你的奴才,这边听了你的话,转头就和大太太告状,你是一些些办法都没有。

唯独白露是在她手底下讨生活,又知情识趣、深通世故。有些话,也只好与她说得。

白露就回忆,「老爷就是这样,我进正院服侍也有五六年了,从没见老爷发过一次火。但有,也就是掌掴五娘子的那次……」

会咬人的狗不叫。

七娘子就沉思,「也不知道前几年,父亲为什么不早些发作了二婶。」

以大老爷的手段,要让二太太知难而退,分分钟的事。

白露就没词了。「这奴婢就揣摩不透了……」

立夏倒是若有所思,又有些**言又止。

七娘子就笑着鼓励,「你也说说看么,错了也没有人会笑话你。」

立夏就小心翼翼的嘀咕,「恐怕老爷是想给太太找点事做吧……」

那时候大太太可还没有过继的念头。

可不是一心一意地看护着九哥?

自然也就懒得和大老爷打对台了……

七娘子想了想,不置可否,「未必就用九哥的安危来当筹码了?」

白露却对立夏刮目相看,「说实在的,正院里还真是针都插不进来,也就是小雪那一次拉了肚子,九哥本人是从来没有出过事的。」

七娘子心中一动。

就想到了小雪端来的那盘樱桃。

又惦记起了那碗冰酥酪。

小雪这丫头……浑身上下,都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。

如果那一盘樱桃没有问题,而是小雪本人的问题呢?

就算小雪这丫头有问题,那也是四姨娘买通了的,和二太太无涉……这样看来,大老爷的盘算也不能说没有道理。他熟知大太太是一定不会让九哥出事的,倒乐得看大太太和二太太斗一斗,自己落了清静。

溪客坊里现在只住了四姨娘并通房霜降……霜降这几年连屋门都少出,一点都不像是得宠的样子。

四姨娘荣宠不衰。

这样的实权派,随时都可能翻云覆雨,七娘子虽然有大太太做靠山,却并不想与四姨娘交恶。

大老爷这一次没有跟去光福。

朝中局势日趋汹涌,每天都有风波,尽管传到江南已经失去时效,但大老爷依然不敢掉以轻心。

大太太和李太太索性就一道在冲寒馆安顿了下来。

十郎这一次就没有跟在李太太身边。

「这孩子年纪也大了,去年考了秀才,今年进了道南书院读书,读得也很刻苦!就不分他的心了。」李太太向大太太解释。

大太太难掩艳羡,「李太太有福气,这十多个儿子,竟有大半都是懂事的。」

「不成材的也多!」李太太也是满肚子的苦水,「我都不愿说起,老爷管束得虽严,也还是有荒唐的,就好比四郎,全苏州城哪个不知道他的底细?唉,儿子多,是非也多!」

两个人就互相羡慕,互相吹捧起来。

孩子们听得无趣,都互相使了眼色,一道溜出了屋子,到林子里去玩。

十一郎已有十五岁了,他和十二郎这对兄弟生得并不是很像,一个像李太太,一个像去了世的李太太,十二郎的面目更圆润些,十一郎的脸庞就较有棱角。

「十一世兄预备什么时候去书院读书?」六娘子就问,她与十一郎也算熟稔,多年下来,说话就没有那么客套。

十一郎愣了一下,望着六娘子的眼神不由多了一丝温暖。

他微微一笑。「进了元月,我就要到京城的东林书院去了!」

七娘子和五娘子都有些吃惊。

六娘子却是过了一刻才反应过来。

现在京里局势这么诡谲,多少人家都忙着把孩子送回老家,十一郎做什么要迎难而上,到京城去读书?

三个小姑娘都露出了惊讶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