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玦目光一掠,忽地浓眉一皱。
叱道:「你怀里----什么东西!」
五指一张,劈手拂过秦长歌胸前,秦长歌啊的一声,撒手而倒,外衣衣襟为这一拽,微微裂开,啪嗒一声,一物掉下。
柔妃已经尖呼起来,「你你你你……你藏的什么东西!」
以难得的敏捷跳起,气急败坏的吩咐:「来人啊,来人啊,把这惊驾的贱婢给我拖出去----」
哐啷一声门被撞开,一抹青影卷入,行动无声而又迅捷如电,一闪身便到了秦长歌身侧,手一伸便卡住了她咽喉。
卷一:涅盘卷 第十六章 华严
他身后,大开的门扉处,呼啦啦涌进大批皇帝的贴身侍卫,侍卫晃动的身影里,隐约露出面如死灰的锦云的脸。
秦长歌眯着眼睛,眼光下垂,看了看卡住自己咽喉的出奇稳定的手……嗯,年纪不大,虎口多茧,练剑……不对,还有外家掌力……内力也不错啊……江湖代有才人出,这才几年,便有如此少年英杰了。
面上却一片惊惶战栗之色,牙关打战的看着萧玦,嘶声道:「陛陛陛下……」
萧玦却不看她,只把目光投向地面。
一卷泛黄的经书,落在溅翻的茶水中,墨蹟已被水迹洇染,但仍然可以看见陈旧封面。
《华严经》。
此时柔妃也看见那经书,目中掠过一丝惊诧,娇喝道:「你这贱婢,手脚忒不妥当,拖下去!」
她厉声吩咐,那掌扼秦长歌呼吸的人却理也不理,只看着萧玦。
萧玦盯着那经书,似是想到了什么,抬眼问秦长歌:「你身上,如何会有经书?」
咽喉被稍稍松开,以方便秦长歌回答皇帝垂询。
秦长歌恭谨伏地,颤声道:「陛下……奴婢少年多病,家父为了给奴婢积福延寿,自幼便在佛门做了挂名弟子,算是个在家居士,经书,奴婢是时时随身念诵的,今日冲撞圣驾,罪该万死,求陛下念在奴婢无心之失,饶奴婢一命。」
萧玦不语,目光深深盯着秦长歌,似要看出她言语里几分真实,秦长歌肚中暗骂,这小子几年不见,越发难测……身子却伏得更低。
萧玦看着俯伏脚下的女子,皓颈如雪,云肩一抹,窍弱秀逸得像秋风中不堪严霜的夏花,心中微微一动,难得的微生怜悯之意,挥挥手道:「起来罢。」
话音刚落,那青影仿若流光一抹,瞬间消失。
秦长歌很适时的做出惊讶之色。
萧玦也不理会,目光一轮,指着地上经书,道:「你既称熟读经书,那么考你一考,华严经第八十卷十二品,说的是什么?」
秦长歌眨眨眼,奇道:「陛下,我朝华严经有两个译本,一是元孝静帝朝无名氏译本,四十卷十八品,号称《四十华严》,一是元废帝朝拓跋罗陀译本,六十卷,又称《六十华严》,何来第八十卷之说?」
萧玦哦了一声道:「是朕记错了……华严经作为超度之经,文辞还是很精炼的。」
「陛下又错了,」秦长歌微笑,「华严经是法界之法,圆融美妙,以大智慧宣讲菩萨的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诸法门行相,阐明法界诸法等同一昧,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无尽缘起,辗转一心。」
「无尽缘起,辗转一心……」萧玦的目光微微变幻,忽冷笑一声,也不多言,长身而起,道:「恕你无罪……柔妃,莫为难了她。」
言毕再不回望,竟至去了——
当晚,秦长歌不出所料的接到太监传旨,命她至金瓯宫侍候,由文昌长公主斟酌是否选随入庵。
秦长歌平静的谢恩,自去收拾包袱,锦云急急的赶了来,执了她的手,道:「明霜,你今天怎么了……吓死我了。」
秦长歌反握了她的手,道:「姑姑,让你费心了,总之,有惊无险,是我命大。」
锦云上上下下的看她,忽道:「明霜,我不知道你今天是什么打算,只是姑姑要提醒你一句,这宫中,步步危殆,时时杀机,你是个聪明的,须得自己看清楚才好,有些事太过冒险,你成功一次,未必能成第二次,再说,陛下也非可欺之主,你,自己掂量了。」
秦长歌微微一笑,锦云在宫中历练多年,算是精明的,只是她依旧想左了,以为自己是想邀君恩宠,萧玦的恩宠??还是算了吧,自己不想要他的命就不错了。
「我只是倦了这翠微宫时时胆颤的日子,怕了那主儿反覆无常。」秦长歌努嘴示意前殿方向,反握了握锦云的手,「长公主听说为人仁厚,就算跟她出家,也胜过这日日提心吊胆,动辄丢掉小命,姑姑,我没有别的意思,你放心。」
「好吧,」锦云无奈,「你是难得的透彻孩子,这样也好,有机会,我去看你。」
秦长歌看着她眼睛,慢慢道:「姑姑,这几天,谢谢你,有机会,我希望能报答你。」
「傻孩子,说什么报答,」锦云微红了眼,「当初你也算救我一命,这些都是该当的。」
秦长歌笑而不答,轻轻的拥了拥她,转身而去。
锦云怔怔的站在长廊中,看着她窍秀的身影转过长廊,良久咕哝道:「这孩子,这什么礼节呢?」
她突然觉得有些冷,寒意透体,忍不住打了个寒战,抬头看前方花苑,秋风肃杀,摧折枝头姹紫嫣红,不过短短一瞬间,遍地斑斓,一层红,一层紫,一层黄。
萧瑟中有种惊艳的美。
锦云缓缓蹲身,挑起一枝半萎的菊叶,单薄的花叶於指尖瑟瑟可怜,她突然觉得苍凉。
「起风了…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