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从未吃过那么好的馍。
饿的时候舔一口,再吃点草根树皮,就能熬过一天。那块馍,他整整吃了一个月。
幸亏有那块馍,他才能活下来。
朱襄知道一块馍是不可能让人活一个月的。那块馍大概成了这个农人的心理寄托,让他吃着草根树皮虫蚁活了下来。
人的意志力很顽强,有时候就需要这么一块“馍”。
农人不知道他卖掉了秦王政送给他的帽子失去了什么,但不卖掉那顶帽子,他就会饿死。他也没得选。
不过朱襄已经确认他的身份,即使他没有帽子,朱襄也会替政儿赠送丰厚的礼物,并教导他用这些钱财置办田地家宅,供养孩子读书,争取让孩子进入学院、学府、学宫,以后当个官吏。
农人连连点头,看着像是听进去了。
朱襄希望他听进去了,希望他能抓住这个机会。
朱襄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。没想到一月之后,有人拿着帽子来向他请罪。
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
来者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华服公子,趴在朱襄面前面色苍白,冷汗冒了一茬又一茬。
朱襄听到那人的名字走了一会儿神,那人的冷汗就把背后的衣服都打湿了。
“张耳……”朱襄从记忆中搜索出这个名字,回过神,“你曾经是信陵君的门客?”
张耳连忙重重磕了一个响头:“是。”
朱襄看见张耳惧怕的模样,嘴唇动了动,让张耳起身的话化作了一声叹息。
他对张耳印象不深,想了许久才想起这个耳熟的名字。
一同拚车出差的同事曾经用极其羡慕嫉妒恨的口吻提到过张耳。
张耳的事迹和刘邦绑定。
刘邦曾经为张耳门客。他成为皇帝之后,张耳立刻飞黄腾达。
张耳本人在秦末汉初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不算有什么本事,但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,每次在人生进入转折的地方做出的选择——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,都能让他走向更高处。所以他没立下多少功劳,也能成为汉朝的开国勳贵。
都说刘邦狡兔死,走狗烹,实际上后世大臣都羡慕有刘邦这样的君王。刘邦杀的都是异姓王,哪怕最后知道发小站在了吕后身边动了杀意,但最后也是算了。
虽然刘盈文不成武不就,将来可能会被外戚压制,但好歹也是自己的崽,就这样吧。
跟着刘邦打天下的沛县功臣全部都与国同休,有些爵位甚至延续到了东汉。比如曹家和夏侯家,从西汉初一直联姻到东汉末,奠定了魏国的统治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