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是赵国的将领,李牧每隔几日就杀马杀牛以提升士卒士气。无论是打匈奴还是打秦国,李牧所率领军队的士气总是能碾压对方。
赵括在粮道被戒断的时候不思突围,而是等到四十六天后垂死挣扎;普通士卒互食人肉,他和他身边的勇士们还能有战马骑。从这两点,现代大部分人都可以说,“我寻思我比他强一点”。
不过若是现代人,面对白起肯定是“能守住就行,我他妈脑子抽了才去和白起打野战。什么?不是白起领兵?白起又没死,他无论是远程操控还是偷偷跑来,不都是分分锺的事吗!”。
正常人不会因为白起没在前线出现,就当白起已经死了。
虽然不是像宋高宗那样,拴条狗都行。但现代智商正常人的人确实可以在这件事上吹嘘,“我上可能真的没这么惨”。
朱襄不知道历史中长平之战的细节。但他是这个时代的人,听到的是这个时代赵括的名声,所以他很早就发现,赵括确实不能领兵。
他没有和赵括论战过,不知道赵括兵法造诣有多高超。赵奢、赵母、蔺相如等人认为赵括不能领兵,本也不是针对赵括的兵法造诣。
和后世人以为赵括的“纸上谈兵”,是指他读死书,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战情况不同。赵奢和赵母的话非常清楚,赵括的弱点在於“对打仗严酷性的轻视”“对麾下将领和普通士卒的轻视”。
赵奢说,战争关系无数将士的性命,赵括却不知道战争有多沉重。
赵母说,丈夫打仗的时候将赏赐都分给下属和普通士卒提升士气,从当将军的那一天起就一心为公,再不问家事;赵括当了将军之后就用下巴看人,把赏赐收到库房中,天天想着去哪置办家产。
这样的将领,他的失败和兵书、和勇猛、和天时地利有什么关系?
正如赵母所说,赵括不能领兵,是因为“父子异志,愿王勿遣”,
朱襄从蔺贽口中听到过赵括父母对他的评价,也从蔺贽口中听到过赵括如何看不起普通兵卒,虽说是将领却从来不去兵营,得了赏赐就高调地去置办田宅,还没去打仗就一副自己是功臣的模样。
他对赵括的感观不可能好。
今日一见,赵括明明厌恶蔺贽,看不起朱襄这个平民,还能好好说话,朱襄又对赵括的感观好上了一些,以为自己能说动赵括。
历史中赵国粮草够不够朱襄不知道,至少这个他当了很短时间农事官的时代,赵军的粮草是肯定能比已经打了近三年的仗的秦军强的。只要赵括不轻敌,就算白起来了,秦军也得退兵。
Tips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<a href="http://www.52shuku.vip" target="_blank">www.52shuku.vip</a>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传送门: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爽文 系统 种田文 木兰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