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襄道:“总归要试一试。”

赵王肯定会同意。

因为自己一介平民的性命,他不会在意。所以赵王会让自己拿着城池地图去换战俘,让自己留在秦国当人质,等换到战俘后就毁约。

不过无所谓,朱襄本就不是想用城池换战俘。他只需要赵王同意他带着能维持赵军两个月的粮食前往长平,他说服秦王的成功率就很高。

当然,他说服秦王释放战俘的筹码,不只是能为秦国提供粮食而已。

他能帮秦国,比杀了这些俘虏,更加削弱赵国的国力和赵王的威信。

用自己的命。

一个已经在赵国平民间积攒了足够多好名声的自己,在救回赵国十几万人后,被赵王所杀。就算民众再愚昧,恐怕也忍不了这个赵王吧?

第24章 白水煮豆饭

当秦国的援军出现的时候,赵王再没有经验也知道,自己就算现在点兵遣将去救援也晚了。

这时赵王后悔没听虞信的进言了。如果当时他不是遣人去秦国求和,而是遣人去他国请求一同攻打秦国,何至於落到现在这地步?

不过赵王虽然后悔,也没有责怪出了馊主意的楼昌。他还赐金给楼昌,让楼昌不要担忧害怕,楼卿的主意本来很好,只是秦人太狡诈不肯讲和,才会如此。

赵王如此厚待楼昌,是因为楼氏原本是嬴姓赵氏的一支。

此事要追溯到春秋时“赵氏孤儿”的故事。

赵婴齐、赵同、赵括(只是和长平带兵打仗的赵括同名,没有血缘关系)是同母兄弟。赵同和赵括与赵婴齐不睦,正好赵婴齐和寡居的侄媳妇庄姬有私情,赵同和赵括就将赵婴齐放逐到齐国。赵婴齐死在了齐国。

庄姬深恨赵同和赵括,诬告赵同和赵括谋反。正好晋国权臣和赵家有仇怨,晋景公也想削弱赵氏,君臣一拍即合,赵家几乎被灭族。然后晋景公让外甥赵武继承赵氏宗主之位和赵氏的封地,赵武就是“赵氏孤儿”。

赵氏人脉凋零,赵婴齐在齐国的子嗣便回到了赵国。为了向晋景公表明自己没有和赵武争夺宗主地位之心,赵婴齐一脉改为楼氏。

三家分晋之后,楼氏自然比赵国其他贵族与赵王更亲近,算是半个宗室。赵王对楼氏一直很亲近。

不过这亲近也分人。

楼昌一直站在赵惠文王这一边。即使他没什么才华,赵惠文王给他机会攻打魏国几邑,功劳送到嘴里了都没吃下去,还是廉颇替下他攻下了几邑,但赵惠文王仍旧荣养着他。现在的赵王也非常信赖楼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