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襄公的琴音一定是世间极雅吧?
待朱襄一展歌喉后,他们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。
朱襄的琴弹得不错,歌也没唱跑调,就是这诗,不合任何韵律,就像是民间渔夫在江上喊号子似的。
朱襄公难道不学《诗》吗?
不仅这诗完全没有韵律可言,其内容也引人发笑。就像是一少年郎被人嘲笑后赌气似的,居然还敢扯上孔子,真是让人连连摇头。
可唱这首诗的是朱襄公,众人便只是遗憾地叹叹气,没有多想,只因为朱襄公随口唱了两句,说不准从别人那里听来的。
不知道朱襄公什么时候才会展现出学识气度,让我等好好观摩学习。鲁儒们遗憾地想。
李牧和嬴小政看着朱襄,眼睛却有些发亮。
特别是嬴小政,一脚踹起的水花都大了许多。
“朱襄,你这诗虽然不合韵律,内容倒是不错。”李牧道。
不合韵律,内容倒是不错。
哈哈哈哈哈!朱襄大笑不已。
诗仙李白传世佳作,后世几乎所有中二少年的座右铭,在这个时代得到的最高评价,大概也就是这个了。
不过友人和外甥还是能接受一二自己喜欢的诗歌,让朱襄不至於大笑之后,太过寂寞。
“是啊,内容不错。”朱襄道,“政儿,如何?”
嬴小政道:“送给我的?”
朱襄道:“当然,我们这些人中,还有谁年少?”
嬴小政道:“舅父和老师也不老。”
他品了品,道:“大鹏飞上天空能直上云霄,落入海中会化为大鲲击碎海浪,这是说的庄子的《逍遥游》?”
朱襄点头。
嬴小政笑道:“若是被蔺伯父听到,定是会说舅父是他弟子了。”
“他向来无耻。”朱襄道,“将政儿比作鲲鹏,如何?”
“善!”嬴小政又踢了一脚水,仿佛在模仿大鲲击碎浪花似的,“不过舅父这诗中有一句说错了。”
他得意洋洋:“我虽年少,无人可轻!”
朱襄和李牧都不由大笑,异口同声道:“所言极是!”
在几人的笑声中,他们回到了吴郡。
……
鲁儒到了吴郡之后仍旧没有机会与朱襄切磋学问。
夏收夏种是一年二熟制中最重要的环节,朱襄哪有空与他们切磋学问?
朱襄看着这略高的气温,琢磨着今年能不能在晚稻后再种一季冬小麦。
吴郡在后世只能一年两熟,如今东瓯所在的温州沿海平原倒是可以做到一年三熟。但现在气温偏高,吴郡说不定也能一年三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