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比楚王所用青铜器连精美的花纹都变粗狂,还要招揽外国工匠为自己打造器皿,楚国封君的生活可能还稍好一些。

靠近长江的沿海一带,还不是楚国传统贵族的封地。那么楚国屈、景、昭三大贵族的封地,是不是更加繁盛?

楚国改革终止后,保持着最为完善和落后的贵族与国王共治制度。屈、景、昭就是贵族一派的领头者。

三大贵族都是脱胎於楚国宗室。用后世更熟悉的情况来对比,楚国此时政治体制与清朝刚入关时类似。楚国就是“旗主宗王共治”,屈、景、昭的族长就是“最大的三个旗主”,其他封君就是“小旗主”。

在郢都时,三大贵族各占据一片城区,称“昭闾”“屈闾”和“景闾”。楚国主持宗庙祭祀的官职叫“三闾大夫”,管理在郢都中的三大家族子弟,也是其最重要的职责。这一点也和清朝宗人府类似。

楚王名义上“八旗共主”,实际上只能直接掌管“上三旗”。

郢都一战,“上三旗”损失惨重,楚王在楚国的权力消退。消退的程度,从楚王新都手工业的倒退,与楚国其他封地手工业的比较,就能较为直观地得出。

文明跨度长的好处,不仅仅是后人能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找到“先例”,朱襄这种莫名来到过去的穿越者,也能从类似的“将来”倒推出楚国正面临的困境,以及要让楚国陷入更大的困境,可以添一把火的地方。

朱襄思维豁然开朗,然后心头一跳。

他敢确定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,因为后世无数和楚国相似情况的国家都证明了这一点。

如果自己主动出击,是不是有可能让楚国分裂,甚至……提前覆灭?

朱襄赶紧让自己这可怕的想法打住,但又立刻嘲笑自己伪善。

秦国要统一天下,楚国是敌人,秦楚注定将有多次大战。自己出不出手,两国交战都会死伤无数。

不如速胜。

若不是求速胜,他也不会接手秦楚贸易战。现在伪善什么?

“我们需要李牧和王翦的配合。”朱襄顿了顿,道,“不止,我们需要蜀郡、巴郡、黔中郡、南郡、吴郡一同配合。”

吕不韦惊骇无比:“啊?”不是只做个生意,或者安插一点奸细,阵仗这么大?

朱襄语气冷硬道:“楚国已经出现的裂缝,便可以把楚国沿着裂缝掰碎。”

“掰、掰碎?”吕不韦重复着这个词,脑海中空空如也,却又感到莫名心惊胆战。

“不过是将楚国再造成第一个东周小战国而已。”朱襄握紧拳头,然后徐徐松开,语气淡漠道。

……

“春秋战国”一词,在如今典籍中已经多次提起。吕不韦能明白朱襄以“战国”指代什么。

朱襄的话,让他又激动,又忐忑,恨不得现在就随朱襄冲锋陷阵。

朱襄让吕不韦冷静,现在吴郡休息片刻,等待李牧、王翦回来共同商议此事。